推荐

王某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2020-12-19 17:41 203 浏览
【裁判要旨】
从国家对凉茶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及药品管理法、食品安全法对于药品、食品的定义等方面分析,凉茶属于食品而非药品。非处方类西药按照法律规定是属于明令禁止在食品生产经营中添加、使用的物质,在凉茶中添加非处方类西药的行为属于在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因此,在凉茶中添加非处方类西药并出售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案情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检察院指控:2016年月25日至2016年8月5日间,被告人王某聪在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六路193号地下经营广州市越秀区鼎趣好食品商行时,在其配制的凉茶中添加药物,并将凉茶对外销售。2016年8月5日,广州市越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该商行进行检查,查获被告人王某聪存放在商行内的彩色粉末6瓶、灰白色粉末21瓶以及止咳茶、感冒茶等凉茶。经广东省药品检验所检测:上述彩色粉末被检出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成分,灰白色粉末被检出马来酸氯苯那敏成分,止咳茶被检出马来酸氯苯那敏成分,感冒茶被检出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成分。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王某聪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其行为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应当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被告人王某聪归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轻处罚。提请法院依法判处。被告人王某聪对指控的事实及罪名不持异议,但辩解其在凉茶中添加的药物是在正规药店购买的,消费者饮用之后觉得效果好,其认为并非有毒、有害。
其辩护人的主要辩护意见是:一、凉茶不是食品,而是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凉茶的配方全部是由药品组成,凉茶是由水加中草药熬制而成,因此不是食品。二、被告人王某聪在凉茶中加入的咳特灵胶囊、氨咖黄敏胶囊系非处方药,其主要成分马来酸氯苯那敏和对乙酰氨基酚都是国家允许使用的药物成分,并非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只有添加国家明令禁止的药物成分,才构成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法院经审理查明:2016年6月25日至2016年8月5日间,被告人王某聪在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六路193号地下经营广州市越秀区鼎趣好食品商行时,在其配制的凉茶中添加“咳特灵”“氨咖黄敏”等药物,并将凉茶对外销售。
2016年8月5日,广州市越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该商行进行检查,查获被告人王某聪存放在商行内的彩色粉末6瓶、灰白色粉末21瓶以及止咳茶、感冒茶等凉茶。
经广东省药品检验所检测:上述彩色粉末被检出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成分,灰白色粉末被检出马来酸氯苯那敏成分,止咳茶被检出马来酸氯苯那敏成分,感冒茶被检出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成分。
2017年2月15日上午,被告人王某聪在广州市越秀区鼎趣好食品商行被公安人员抓获归案。
【审理结果】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于2017年12月5日作出(2017)粤0104刑初838号刑事判决:一、被告人王某聪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五万元。二、禁止被告人王某聪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食品生产、销售及相关活动。宣判后,被告人王某聪未提出上诉,检察院亦未抗诉,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认为:凉茶属于食品。被告人王某聪在凉茶中添加的是非处方类西药咳特灵胶囊、氨咖黄敏胶囊,咳特灵胶囊、氨咖黄敏胶囊是国家允许使用的药品,但按照法律规定是属于明令禁止在食品生产经营中添加、使用的物质。因此,被告人王某聪在凉茶中添加非处方类西药的行为属于在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被告人王某聪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国家禁止添加的药品,其行为已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依法应予惩处。

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王某聪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罪名成立,应予支持。被告人王某聪归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依法可以从轻处罚。

[评析]
在凉茶中添加非处方类西药并出售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本案审理中主要涉及以下两个争议焦点:一是凉茶是否属于食品;二是在凉茶中添加非处方类西药是否属于刑法规定的添加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一、关于凉茶是否属于食品的问题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关于凉茶的定性问题存在争议,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凉茶属于药品,一种意见认为凉茶属于食品。我们认为凉茶属于食品,具体阐述如下:
(一)从国家对凉茶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方面分析
按照《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06〕18号)的规定,凉茶属于传统手工技艺,而不属于传统医药。〖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有民间文学31项,民间音乐72项,民间舞蹈41项,传统戏剧92项,曲艺46项,杂枝与竞技17项,民间美术51项,传统手工技艺89项,传统医药9项,民俗70项凉茶属于传统手工技艺,而不属于传统医药。〗作为居民消费支出有关的统计调查和数据发布的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研究制定的《居民消费支出分类》将凉茶归类为食品烟酒中的饮料。〖国家统计局为建立规范、统一的居民消费支出分类框架,提高居民消费支出数据的可比性,特研究制定了《居民消费支出分类》,分类包括居民在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方面的支出分类适用于GDP核算、住户调查、消费价格调查等与居民消费支出有关的统计调查和数据发布。在该分类中,凉茶属于01大类“食品烟酒”下的0102中类“饮料(不含酒精)”。〗《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同样规定,无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不得生产、经营药品。本案中,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向涉案商铺核发的是食品经营许可证,而没有核发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者药品经营许可证,说明国家对凉茶的生产经营是作为食品来监督管理。在社会大众认识中,凉茶也只属于食品中的饮料,比如“王老吉”“加多宝”“和其正”等等品牌的凉茶。
(二)从药品管理法、食品安全法对于药品、食品的定义分析
药品管理法规定,本法中“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食品安全法规定,本法中“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凉茶并非中药饮片,药品管理法规定中药饮片必须经过标准、规范方法炮制。凉茶配方中含有中药材,但其本身不等同于中药材,中华传统文化及当今社会中对中药材的运用并非都是作为中药,典型的情况就是在食物中加入中药材烹调。鉴于凉茶配方含有中药材,因此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功能,而不是具有医学上的治疗功能。综上,凉茶不属于药品管理法规定的药品种类,按照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的定义,凉茶属于食品当中供人饮用的成品。
二、在凉茶中添加非处方类西药是否属于刑法规定的添加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规定,下列物质应当认定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1)法律、法规禁止在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添加、使用的物质;(2)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上的物质;(3)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告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4)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本案中,被告人王某聪在凉茶中添加的是非处方类西药咳特灵胶囊、咖黄敏胶囊,咳特灵胶囊、氨咖黄敏胶囊是国家允许使用的药品,但按照法律规定是属于明令禁止在食品生产经营中添加、使用的物质。因此,被告人王某聪在凉茶中添加非处方类西药的行为属于在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综合上述分析,被告人王某聪在其配制的凉茶中添加“咳特灵”“氨咖黄敏”等非处方类西药,并将凉茶对外销售的行为已构成生产、销售有有害食品罪。
该案例的指导意义在于:关于凉茶属于食品还是药品的问题,社会认识分歧面大,该案例通过充分的论证说理,认定凉茶属于食品,为凉茶的定性树立了规范,进而认定在凉茶中添加非处方类西药并出售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对同类案件审理具有借鉴意义。同时,该案例对民间存在的为增强凉茶效果而在凉茶中违法添加非处方类西药行为可起到警作用,同时可宣传法律知识、提升全民法治意识

原文载《刑事法律文件解读.总第171辑(2019.9)》,最新法律文件解读丛书编选组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19年11月第一版,本文作者:黄涛、姚晓萍,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P116-120。
整理: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法制支队(直属分局)“不念,不往”“诗心竹梦”。
上一篇 下一篇
暂无资料
暂无资料
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法律知识
热门内容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2022年云南省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有关费用计算标准的通知》(云公交〔2022〕64号)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云南省公安厅文件云公交〔2022〕64号 关于印发2022年云南省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有关费用计算标准的通知各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安局,昆明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最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有关法律、司法解释,以及国
  • 抓嫖娼时,执法的警察少于两人,程序违法,公安局败诉
    公安机关进行询问、辨认、检查、勘验,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等调查取证工作时,人民警察不得少于二人,并表明执法身份。现因社会治安形势发展和公安工作实际需要,有辅助支持的非人民警察身份人员提供公安机关日常运转和警务活动,这些辅警为维护公共安全,有基本的执法权,但有别于人民警察,其没有独立的执法权。
  • 最高院民一庭: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能否视为遗产(2021年7月)
    死亡赔偿金不是遗产,不能作为遗产被继承,死亡受害人的债权人也不能主张受害人近亲属在获赔死亡赔偿金的范围内清偿受害人生前所欠债务。
  • 最高院民一庭:关于交通事故纠纷案件的指导性意见汇编(2022版)
    连环购车未办理转移登记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登记车主应否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意见】 连环购车未办理转移登记或者变更登记手续,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时登记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否承担赔偿责任,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处理:如果机动车已实际交付买受人并已交付相关登记资料,登记所有人不享有运行支配权和运行利益,而负有办理变更(转移)登记法定义务的买受人怠于办理登记手续的,机动车登记所有人不承担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但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有效期内,登记所有人未依法办理该责任强制保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
    为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进一步规范量刑程序,确保量刑公开公正,根据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等规定,结合工作实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对“两高三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进行了修改完善,现联合印发“两高三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施行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请分别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
联系方式
  • 181 8384 8979
  • 130 9536 6612
  • kmm0871@163.com